查看原文
其他

时间都去哪儿了?| 年龄对时间感知的影响

Sherry 靠谱心理 2023-05-25
点击上面“蓝字”关注我们!
2014年的春晚上,王铮亮一首自弹自唱的《时间都去哪儿了》,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弦。

时间都去哪儿了

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

生儿养女 一辈子

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

时间都去哪儿了

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

柴米油盐 半辈子

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


不管是否已成为父母,这首歌唱都唱出了人们的心声—时间似乎在不经意间就消失了。
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想必都有类似的感受:小时候,日子总是显得无比漫长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时间的脚步便逐渐加快,最终应了那句“人生天地之间,若白驹之过隙,忽然而已”。
从客观的角度看,时间流逝的速度并没有变化。
为何主观上,我们会体验到巨大的差异?
这就不得不提到年龄对时间知觉的影响。



01

什么是时间知觉


时间知觉是指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。它既可以通过外部信息获取,比如时钟,四季昼夜更替;也可以通过内部活动来感知,比如人的生物钟。
然而,不管是生活经验还是研究实验都表明,我们对时间的主观估计,往往和客观的时间流逝速度并不一致。在和朋友玩乐聚会,心情舒畅时,时间总是过得飞快;但在参加枯燥的会议,或者心绪低落时,我们则会觉得度日如年。
情绪、兴趣指向、专注度等因素,通常会在短时间内影响人们的时间知觉。但还有一项因素,能在人的生命历程中,相对稳定地影响我们对时间快慢的估计,那就是年龄。


02

年龄增长,时间变快?


年龄越大,时间就过得越快,这已经成了大众的一致性经验。惠特曼和兰霍夫在2005年对此进行了问卷调查,并证实了这种常识性认知。
研究者们招募了近500个被试,年龄跨度在14-94岁之间。调查结果显示,在对一天或一周等短时程进行估计时,不同年龄段对时间的知觉差异并不明显。但对以10年为单位的长时程进行估计时,年龄较大的人主观感受中时间过得更快。
这种现象一方面来源于对时间紧迫性的察觉。20-59岁的人群在接受调查时普遍感受到了更多的时间压力,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在生活中需要承担大量的工作与家庭责任。
此外,预期的未来时间变短,也是让时间知觉变快的重要原
“中年危机”就是其中的典型表现:在这个年龄阶段,人们感受到变老的威胁,工作和社会地位可能遭到年轻人的挑战,自己想要继续开拓提升但不再拥有充足的试错和时间成本。
这时,人们的时间感知会迅速加快。


03

大人和孩子的时间认知有何不同


随着年龄增长,人们的社会角色,所需承担的责任等会发生系列变化。然而外部条件并不是导致时间知觉加快的唯一因素,大人和孩子内部认知方式的差异,也会影响对时间快慢的判断。

2018年的一项研究显示,儿童和成人在对记忆进行“组块”时具有明显的差别。对孩子们来说,大部分经历都是新奇的。
以逛公园举例,他们看到一朵花,碰到一只狗,都会当作独立的事件,在记忆中进行编码。可成人并非如此,除非有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,不然整个经历都会被笼统地概括为“逛公园”来进行组块。
回望过往经历时,如果你的记忆中充满很多事件单元,组块较小,就会感觉在这段时间内经历了很多事情,主观度过的时间较长。如果你的记忆中只有笼统的单个事件,那么同样的时间段在脑海中就显得流逝很快。
另外,新异刺激更容易进入我们的长期记忆中。而那些模式化,日常化的事件则不会制造出太多新的回忆。儿童和青少年时期,我们需要学习很多新技能,不断获取新经验。但成年之后,生活的规律性变强,接收的新鲜刺激也变少。
在时间知觉方面,随着年龄增长,我们生活的同质性变高,形成的印象深刻的记忆减少,这就导致时间在主观上过得很快。


04

“减缓”时间的脚步


从以往研究中,我们可以看出,想要“减缓”由年龄增长带来的时间加速感,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保持生活的新鲜感。不断学习新技能,迎接新挑战,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多样而充实。
当然,对成年人来说,外部的社会要求和压力都是客观存在的。想要在处理好日常事务的同时丰富生活,我们需要有效地利用时
从实际操作方面来看,有4个常用方法能帮助大家高效地进行时间管理。

1. 学会任务过滤。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,高效利用时间,首先要限制自己的任务数量,不能不切实际地安排过多工作。除了自己订立的任务外,对于别人拜托的工作,也要根据实际情况,勇于拒绝。

2. 制定系统流程。在为每天规划任务时,做好先后顺序的安排。对于新加入或临时性的任务,根据工作性质和紧急程度安排在原有系统中合适的位置。

3. 安排好轻重缓急。将所有任务根据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划分为四大类,据此划分工作的完成顺序,将重要紧急的事排为最高优先级。先规划,后行动。切忌不做事先打算,盲目行动。

4. 根据工作内容不同,合理切换工作模式。有些工作需要运用人际交往,联络沟通来依靠他人完成。我们在其中扮演的更多是指挥者或出谋划策的角色。而在另一些工作中,则需要我们亲历亲为,专注地去自己进行产出。不局限于一种工作模式,策略性地交替使用两种方法,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。

俗话说“一寸光阴一寸金”,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们主观认知中时间的流逝也开始加速。
但正确地认识对时间的感知,提升时间管理能力,我们就能更好地利用时间,减缓这种“加速”的人生。

参考文献:

Broadway, James M & Sandoval, B.  (2016, July 1).  Why Does Time Seem to Speed Up with Age?  Retrieved from https://www.scientificamerican.com/article/why-does-time-seem-to-speed-up-with-age/
Mark J. Landau, Jamie Arndt, Trevor J. Swanson & Michael N. Bultmann (2018) Why life speeds up: Chunking and the passage of autobiographical time, Self and Identity, 17:3, 294-309.

Wittmann M, Lehnhoff S. Age Effects in Perception of Time. Psychological Reports. 2005;97(3):921-935. 


作者:Sherry
编辑:刘祎
* 文中插画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* 靠谱心理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(微信号:stesschina)联系以获得许可,欢迎分享。



作 者 招 募 & 投 稿


详情点击:
诚邀各位“心理”同路人一起成为心理学内容的传播者
投稿邮箱:contact@stresschina.com






往期回顾

/人际关系

“开个玩笑而已,不要那么当真啊!”

/职场加油站

反“玻璃心”的职场“钝感力”,究竟有多重要?


/自我成长

如何走出困住自己的“无助”牢笼?

/心理科普

习惯性思维 | 走出思维“围城”,跳出问题“漩涡”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